輔12 X MAMAHAV|內本鹿pasnanavan
「順著直覺,讓身體的感受自然的發出聲音,把自己的聲音融入整個團隊的和音之中,」三石灶橙紅的火光映照在 katu 老師的側臉,這次他沒有揹吉他,卻同樣以一首「安納納得斗」的布農式和聲引領我們進入遠古的神話空間,為輔 12 的課程揭開序曲。
這三年認識的輔導員,雖有各自的生活領域,卻常見他們因為山而聚集,默默的匯成一股力量。而每一次輔導員訓練來到內本鹿,也明顯感受到學員的數量與背景愈來愈豐富多元。今年特別的是前兩屆的老朋友大貓、BD、GG、光容、崇文也都回來擔任領隊/協力角色,展哥好像有意放手讓年輕一輩發揮,退居幕後,讓輔 10、11、12 攜手同行。一個生命體似乎正在茁壯當中。(《從登山到山林生活,輔十入山記行》、《登山者的人文思維,輔十一入山記行》)
今年因為想專注在 mamahav 學習基地的經營,相較於以往從延平林道下切內本鹿古道,這次則花了更多的時間與 mamahav 這個空間相處,tama dahu 帶我們前往古道深處較少探訪的一方家屋。過了瀑布之後的山徑已回歸原始狀態,爾偶零星可見疊石路基,然大部分的古道皆已被崩塌與獸徑取代。五月的熱力與溼氣在叢間過分喧囂,蟬聲交疊在林中深淺。就在我們奮力撥開擋在眼前的枝葉時,一座頹傾的家屋忽然露出身影,遺世獨立於叢林深蔭之中。
抵達的時間尚早,我們還有充足的日光與閒暇,大夥分組在家屋周遭尋找適合的營地,一如家屋的主人,當他們一開始遷居於此時,是如何在原始的叢林環境中創建生活的空間。選好營地之後,整地、建設、搭灶、拾柴,有些人疊石頭做石桌,有人用石斧劈木頭作砧板、也有人抓蟲補充蛋白質去了。
隔天離開前我們重新整理家屋,把裡裡外外的草蕨灌木清除,撥掉石牆上的落葉,生起火讓家屋重新呼吸。在與家屋主人道謝過後便開始返程。
有人在分享的時候說,這是「第一次爬『生活感』這麼重的山」。或許從小到大,我們不是上課就是上班,已經習慣被課表、行程表、待辦事項佔滿的生活,以至於我們也不經意的把爬山當成一種工作、一項任務、一串預定的里程、一種必須被量化的價值。
然而有時候,或許我們可以只是單純的「入山」。把自己已經過分馴化的身體丟回原始的環境中,脫去文明的思維模式,讓身體接受自然訊息的天線重新運作,順著光影、溫溼、起伏、靜動去作為,或不作為。這或許也是另一種入山的目的吧。
作者: Lipo
文章來源: 內本鹿官網
輔導員們穿梭在崩塌與叢林之間
tama dahu 帶領大家向被叢林覆蓋的家屋祭禱
大夥合力整理過後的家屋重見天日
家屋石牆上的防禦窗再次透進了光